数据描述:中国气象要素月度空间插值数据集是基于全国2400多个站点的气象要素站点日观测数据,在计算各气象要素月值的基础上,基于Anuspl软件插值生成的1960-2021年各月度各要素1km栅格数据。
数据描述:中国气象要素站点观测逐月数据集包含了全国2400多个气象站点自建站以来的气压、气温、降水量、蒸发量、相对湿度、风向风速、日照时数和0cm地温要素的月值计算结果(在日值数据基础上计算获得)。
数据描述:中国气象要素站点观测逐日数据集包含了全国2400多个气象站点自建站以来的气压、气温、降水量、蒸发量、相对湿度、风向风速、日照时数和0cm地温要素的日值观测数据。
数据描述:中国气象要素年度空间插值数据集是基于全国2400多个站点的气象要素站点日观测数据,在计算各气象要素年值的基础上,基于Anuspl插值软件生成1960-2021年各年度蒸发量、地温、降水量、气压、相对湿度、日照时数 、气温、风速8个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数据。
数据描述:中国气象要素平均状况空间插值数据集是基于全国2400多个站点的气象要素站点日观测数据,在计算各气象要素年值的基础上,基于Anuspl插值软件生成1960-2021年各年度的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数据,进而汇总统计分析生成的1960-2020各年代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数据集。
数据描述:中国气候区划数据是中国国家气象局于1978年利用用1951~1970年的气候资料编绘的中国气候区划图(见图)。中国气候区划以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0°C稳定期的积温和最冷月气温或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热量指标,以干燥度(见气候指数)为水分指标。
根据热量指标,他们把全国分划成六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:①赤道带。积温9000°C左右,生长热带植物。②热带。积温达8000°C以上,终年无霜,橡胶、槟榔和咖啡等均宜生长,稻可一年三熟,主要植被为樟科等。③亚热带。积温8000~4500°C,稻可一年二熟,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季风林、常绿阔叶林以及它们和落叶林的混生林,柑橘、茶、棕榈、油桐和毛竹等为其代表性植物。④暖温带。积温4500~3400°C,冬冷夏热,农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。⑤温带。积温3400~1600°C,冬天严寒,不宜冬作物生长,春小麦、大豆为主要作物。自然植被为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的混交林。⑥寒温带。积温低于1600°C,尚可种植春小麦、马铃薯、荞麦和谷子。主要植被为针叶林。⑦高原气候区(青藏高原)。积温低于2000°C,其光照条件优于寒温带。该区虽不适宜林木生长,但除部分地区外,尚可栽培耐寒作物和蔬菜。
数据描述:本数据集为中国陆地0.25°分辨率年降水频率模型的最优分布和及其参数集(包含台湾),共15355个数据网格。数据集共有广义极值分布(GEV),三参数伽马分布(P3),广义帕累托分布(GP),对数正态分布(LN),对数逻辑分布(LL),韦伯分布(Weibull)6种备选分布。